近三年來,江蘇南通、山東威海、河北定州等多個外向型體育用品制造業集群企業面對疫情帶來的沖擊,主動適應新形勢,把握新機遇,不斷在挑戰中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江蘇南通如東縣新店鎮,有70多家生產壺鈴、啞鈴、瑜伽墊、跳繩等健身產品的企業,生產出的產品熱銷海外。疫情發生后,居家健身熱潮帶來了海外訂單的驟增,不少企業選擇增加生產線擴大產能。今年,疫情對行業的影響還在持續,導致南通的體品工廠接單量出現明顯下跌,企業不得不面對去庫存的壓力。在南通鐵人運動用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璜看來,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家用小件健身器材的海外訂單猛增只是提前消化了市場,“這段時間驟增的訂單其實是透支市場未來兩三年的增量,盲目擴大產能造成的最直接后果即是出現庫存積壓,考驗企業的資金鏈。所以我們在擴大產能方面比較謹慎,訂單交付周期沒有拉太長,接單方面也盡量選擇一些長期合作的穩定客戶,所以庫存壓力不是特別大。”
黃璜介紹,面對海外市場的需求緊縮和不穩定,鐵人通過布局線上業務,深耕個人消費端市場,內銷市場拓展方面顯現成效。除了在京東淘寶等電商平臺加強供貨,鐵人開始嘗試電商直播模式,招聘專業人員組建新團隊,直面消費者。“有一場直播我們在幾分鐘的時間里就賣出8萬個跳繩,瑜伽墊、小型健身車也比較受歡迎。”黃璜表示,新銷售模式的興起正使鐵人的內外銷市場比重發生變化。“以往鐵人的家用小件健身器材銷售,內、外銷占比大概為3比7,今年這個比例變為4比6,內銷部分的上升趨勢明顯。”
山東威海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槳板生產基地,到2021年年末,這里能生產槳板的工廠達200余家,產能占據了全國槳板生產企業的半壁江山,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40%。今年,由于海外訂單波動及庫存壓力,集群內部出現調整,約30家小工廠暫停槳板業務,但大部分從業者對行業未來發展充滿了信心。國內不斷涌現的槳板賽事為項目發展拓展更多運動人群,突然火爆的國內市場讓大家看到更多希望。對創意游艇有限公司創始人林鵬來說,今年是拓展內銷市場、打響品牌的最佳時機。通過在抖音、小紅書等平臺推出創意視頻,公司的自有品牌trans-e在槳板市場的認知度有效提升,內銷市場拓展邁出堅實一步。
對于河北定州的400家健身器材工廠來說,今年行業形勢依然嚴峻。學校以及政府相關部門的采購計劃延期甚至取消讓許多生產學校體育器材的企業不敢啟動生產線。即便如此,大多數企業還是選擇繼續堅守,國家推出的全民健身和體教融合系列利好政策增強了大家克服困難的決心和耐心。
主打業務為生產冰雪場館防護墊的定州天華體育公司總經理楊計軍介紹, “我們開始重視定制化生產,加強產品制造與服務的整體價值挖掘,現在很多室內雪場項目,我們從設計階段就開始接觸,幫助客戶進行定制化生產。”楊計軍還透露,雖然公司今年在訂單量上不及去年,但收到來自頂級冰雪賽事的咨詢單讓他很開心,“很多都是在國外舉辦的國際級冰雪賽事,這在以往是沒有過的,這讓我們增強了信心。我相信未來國產冰雪裝備一定會有更多機會服務國際國內冰雪賽事。”
本報記者 豐佳佳